1987年解嚴後,各種政治、社會運動興起,彼此之間有競爭也有結盟,如以女性為主體成立的環保團體「主婦聯盟」便是至今仍相當活躍的團體。而性別運動也開始發展出更多元的議題與組織,如以離婚婦女為關懷對象的的晚晴協會、以大專女生為主的「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女性學者組成的「女學會」,以新移民配偶為主的「南洋台灣姐妹會」等等。
但在一片繽紛中也有幾起震驚社會的不幸事件,1996年民進黨婦女部主任彭婉如搭計程車遭殺害,1993年鄧如雯殺夫案,暴露了女性的人身安全險境即無法獲得社會支持系統援助的無望。這兩起命案各推動了相關的法案進展,如同葉永鋕命案與台大畢安生教授的生命也推進了性平教育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進程。
此時期的台灣進入民主化與自由化的時代,女性參政也一改過去依附於黨國與家族男性成員或政治運動者眷屬的悲情形象,有更多女性是靠著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就,2000年政黨輪替,呂秀蓮副總統是第一位女性備位元首,2016年,蔡英文更成為本國首位女性元首,即使是百年老店中國國民黨也出現了洪秀柱作為首任女性黨主席。
而這時期的性別運動也從女權的爭取擴大到性別平權運動,跳脫既定的生理性別框架,鼓勵人們追求自己想要的性別認同。同志運動中的重要活動台北同志遊行,從2003年開始舉辦,至今不輟,且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同性婚姻則在多次立法攻防戰失敗後,於2017年由大法官釋憲確認為合法。
此時期台灣的性別運動已長出豐富而多元的面貌,如同這座島嶼淵遠流長的多族群共存記憶,但性別平權仍有漫漫長路要走,不論是性別刻板印象所影響的就學就業選擇或是#METOO運動所揭發的熟人性暴力,甚至到了網路時代還有網路性霸凌的新興課題正待克服,但只要公民社會持續活躍進步,性別平權終將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