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英語教育的領航者─宣教士彭蒙惠(1926-)

afe4b7a4-da5a-43c6-bb57-16a8e430d9a9.jpg

在臺灣,許多人早上的習慣就是打開電視或收音機,學習今日「空中英語教室」課程。「彭老師您好,我是您『空中英語教室』的學生……」這是無數讀者向「空中英語教室」雜誌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說過的開場白。 

談起「空中英語教室」創刊的過程,彭蒙惠回想起1962年,教育部委託復興廣播電臺製作一個英語教學節目,於是找上當時人在花蓮製作福音廣播節目的她。有鑑於許多臺灣人的英文程度並不好,無法在國際會議上和其它國家的人交流,彭蒙惠覺得實在很可惜,因此沒有太多猶豫,就扛下這個工作了。 

抱持「要讓臺灣人學習當國際人」的信念,彭蒙惠十分用心設計「空中英語教室」的教材。她希望提升讀者的不只是英語能力,還有國際觀。所以從教導讀者如何搭飛機,到介紹各國名勝、醫學新知等,為了增加有趣、新穎的教材內容,彭蒙惠每個月至少要看十本以上的英文雜誌,並且將這些流行在歐美雜誌的最新資訊融會貫通後,改寫成通俗易懂的英文文章,刊登在「空中英語教室」雜誌上。而為了提升聽眾學英文的興趣,彭蒙惠還邀請英文程度不錯的讀者一起錄音,頓時廣播節目彷彿變成真正的教室,熱絡的會話氣氛傳達送到收音機前的聽眾,果然大受好評。 

一般人都認為教英文很賺錢,但彭蒙惠堅持「作教育事業卻想賺錢是不應該的」。因此,隨著「空中英語教室」雜誌社的規模擴大,彭蒙惠在1994年將出版盈餘拿來創立「彭蒙惠教育獎學金」,只要家境困難的學生讀好英文,就有機會得到獎學金的鼓勵,每次審核申請資料時,彭蒙惠總是不捨得放棄任何一位需要幫助的人,最後通過申請的人往往是原本限定員額的兩倍。 

彭蒙惠自1951年輾轉來到了臺灣後,成為臺灣最知名的英語老師。她對臺灣的奉獻之情,全化為一篇篇的好文章,透過收音機、電視傳達給每位讀者。不少人是從1塊錢的「講義」時代,就跟著「空中英語教室」學習至今。「一生中教我的老師不少,但能維持四十餘年仍在教我者,僅有她一人」,一位老學員是這樣感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