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雜誌之名,行婦運之實─《婦女新知》(Awakening)(1982-)

「婦女們第一階段的起跑,令以男人為中心的社會驚心動魄。…… 使現今我們婦女,得到了自我發展的機會,和基本的人權。…… 前輩婦女們的辛苦心血,不能因此只開花不結果,這便需要我們婦女 做第二階段的接力賽。…應當婦女們站出來,結合開明的男子們, 共同為新的兩性社會,為我們發展中的國家,投注應有的關切和責任。」 【《婦女新知》發刊詞】

1982年,李元貞、曹愛蘭、鄭至慧等人,自許為第一段的婦運接力,創立「婦女新知雜誌社」,發行《婦女新知》月刊(以下簡稱《新知》),催生了臺灣第一本女性主義雜誌。

初誕的《新知》,適逢1979年高雄美麗島事件過後不久,政治氛圍肅殺,當時戒嚴環境並不允許黨外運動的存在。加上,一般人認為女性該有的基本權利,都已經具備,誤解婦女運動就是提倡大女人主義。在各方條件不友善的情況下,《新知》以雜誌之名,行婦運之實,以探討婦女日常切身議題,代替高舉女性主義旗幟。

早期的《新知》以婦女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問題,揭露隱含在背後的性別迷思,喚起女性自覺。例如剖析報章新聞如何書寫女性、檢視廣告媒體怎樣物化女體,或是協助女性突破困境,設置法律專欄,提供姊妹們基本法律常識;要求正視女性在職場上遭遇不公平待遇、性騷擾問題;重新審視母親角色的扮演,檢討家庭主婦的托育問題。不只是單向的建構,還透過「讀者投書」專欄,與讀者做雙向的交流。

在動態活動方面,《新知》也設計年度主題,像是「保護婦女年」、「家庭婦女年」,藉由演講、座談會、讀書會形式,討論「優生保健法」、「防衛性騷擾」、「家庭主婦成長」等兩性議題;甚至以問卷調查婦女性騷擾、向立法院遞呈墮胎合法化意見書、發給王永慶「職業婦女共同的期望」公開信,這些活動的紀錄也都刊載於《新知》,供未能參與活動的婦女參閱。

隨著1987年政府解嚴,《新知》開拓的議題越來越豐富多元,例如「女同志婦運」、「情慾自主」、「性解放」、「性工作除罪」等,引領婦運風騷的同時,卻也開啟「婦權派」、「性權派」兩路線對婦運的爭論。

1996年起,《婦女新知》改版為《婦女新知通訊》,持續向讀者報告基金會推動的各項業務,尤其著重於對民法親屬篇、男女工作平等法、婚姻暴力防制法的修正,並對社會新聞中重要的性別議題做評析。至今,其討論的議題甚至擴及邊緣族群,如「原住民婦女」與「新移民女性」(別再叫我外籍新娘),始終為婦運耕耘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