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迷思─塑身文化

「Trust me!You can make it!」、「做個讓男人無法一手掌握的女人」、「完美曲線,讓妳想塑哪裡,就塑哪裡,成為有自信的新女性」。 近年來,打開電視、翻閱報章雜誌,四處充斥著如此誘惑般的耳語。仔細檢視這些話語,可以發現一個奇妙的公式:塑身=美麗=做自己=有自信的新女性。使得許多女孩們往往為了自己略為豐腴的大腿、微鬆的蝴蝶袖,甚至不夠凹凸有緻的身材而焦慮不已。媒體廣告型塑了一套,女性似乎永遠也無法達成的完美身材標準,讓塑身成為全民運動,一窩蜂的女人們前仆後繼的順應潮流,投進了這個無底洞。 瘦身美容公司投入大量的廣告,一面渲染塑身的好處,相對的也極盡所能的貶抑肥胖身材,造成女性對於肥胖的恐懼與焦慮。許多體型較壯的女性,不但被認為貪吃、懶惰,甚至是缺乏自信、不受歡迎的象徵。以致於我們很常在媒體報導中見到,諸如「胖妹」或「恐龍妹」這類污名化的稱呼。在塑身業者與媒體間有意無意的契合之中,建構出一種歧視「不夠瘦」女性的惡意氛圍,使得許多人以誇張甚至是病態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或別人身材的不完美,許多女性因而淪為體型歧視論述下的受害者。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媚登峰、最佳女主角等等業者,開始呼籲女性的美容與瘦身。然而隨著近年來現代醫學科技的發達,不僅僅是改善了各種對人體疾病的治療,在揮舞著科學美容的大旗下,美容瘦身業者更如虎添翼,藉由所謂「科學」的數據,加上符合「時尚」的包裝,使得身體的「不完美」也漸漸成了一種罪過。 塑身公司結合醫療科技,不僅號稱可以讓人想瘦哪裡,就瘦哪裡。更把女性分為各種不同的體質類型,分別提供各種不同、看似科學的塑身方法。在這樣「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的輿論導向下,眾多不符合「主流標準」身材的女性,感受到沈重的壓力。這種「不美就是懶」的強盜邏輯,深深觸犯到了個人身型,美醜與否的私領域。事實上,只要身體健康,身體不過胖或過瘦,眾人之間不同的身型,其實才能彰顯出個人魅力。然而,在這個被現代媒體綁架的美學觀點之下,臺灣女性何時能走出這個美麗的「迷失」呢?

祝平一,〈塑身美容、廣告與臺灣九○年代的身體文化〉,收入盧建榮主編,《文化與權力──臺灣新文化史》(臺灣:麥田出版社,2001年),頁259-296。
張錦華,〈1982至 1999臺灣瘦身廣告研究──多面向的研究〉,《廣告學研究》,期15(2000年1月),頁67-114。
張錦華,《女為悅己者「瘦」?瘦身廣告風潮、大眾媒介效果與閱聽人詮釋》,臺北:女書店,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