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位女監察委員─李緞

誰說女性感性,無法依理性判斷政治?既然政治是公眾的事務,在兩性共治的社會裡,自然缺少不了女性的聲音與女性的參與。 

目前女性從政人數不斷增加,顯示跨界的成果。開啟這段跨界開端的女性,她們是女性參政的先鋒,在戰後初期的政壇與社會中,與男性並駕齊驅,其中臺灣第一位女監察委員李緞便是一例。 

李緞出身臺北名門,畢業於臺北第三高女,後至日本留學。她認為女性與男性同樣具有判斷力,也同樣關心政治事務。她以自身示範,選擇就讀男性擅場的政治、經濟領域,後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經系,成為極少數在政經領域躍升而起的女性。返臺後的李緞,提倡女權,策進婦女運動,與謝娥、謝雪紅並稱為「婦女界三傑」。這可表現李緞的「雌」心壯志,更希望一展她熱情與理想。

由於與謝娥、鄭玉麗等,同為第三高女的學姊妹,基於姊妹情誼又具共同的理念,乃合力籌備戰後臺灣第一個婦女團體──「臺灣省婦女會」。在省婦女會未成立前,她全省走透透,到各縣市宣傳婦運理念,廣邀臺灣婦女姊妹加入她們的行列;成立後,先後擔任該會的理事、理事長等職務。擔任理事長期間,推動保護養女工作,致力於婦女地位的提升;並且配合衛生局進行「環境衛生改善宣導計畫」,提升戰後初期生活品質和環境衛生。李緞對於婦女運動的熱情,廣發觸角於各個婦女團體,如參與臺灣省婦女工作委員會(後合併於婦聯會)並擔任生產組長。

李緞在臺灣女性參政史中,擁有亮眼的表現。她加入中國民社黨後,經由政黨提名,於1946年5月遴選為臺灣省參議員;1947年7月,當選為第一屆的監察委員,成為臺灣首位女監察委員。在最高的監察機構中,李緞的表現可圈可點,主持閩臺行署,為民請命;退職前,獲得光華獎章一座,並聘為監察院的最高顧問,表彰她在彈劾中的客觀與中立。戰後婦女運動與參政歷程中,時常看見李緞的身影,證明了她不輸給男性的氣魄與熱情,也可見證她實現自我生命與理想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