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綠叢中第一紅─臺灣女醫師蔡阿信(1899-1990)

2005年,民視耗資8000萬精製的年度大戲「浪淘沙」,劇中女演員葉歡演活了寶島第一位女醫師,不畏萬難、闖出一片天的傳奇故事,使得「丘雅信」的名字深入人心。然而這齣以作家東方白同名小說改拍的電視劇,並非杜撰,而是真有其人,但女主角不叫丘雅信,而是「蔡阿信」。

1920年4月,甫學成歸臺的蔡阿信一抵基隆港,立刻受到記者包圍,「臺灣第一位女醫師」的名聲不脛而走。而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背後,卻是靠著堅強意志力,克服解剖人體的恐懼與寒窗苦讀的結果。1899年,出生於臺北的阿信,五歲喪父後家境日窘,原本是母親要送人的養女,日後卻在繼父栽培下,天資聰穎加上力爭上游,一路從第一所女子中學「淡水女學堂」畢業,考上日本唯一的「東京女子醫專」,在男性獨占的醫界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臺籍女醫師。

主修婦產科的阿信,因當時大醫院並無開缺,只好先在臺大眼科實習。醫師在第一堂課教導她的方式,相當別具心裁,要她先用眼罩蒙上眼睛躺個三天,體會當病人的心情,學會同情、理解病患。且由於眼睛構造精密,手術必須心細、全神貫注,在不斷的挑戰磨練下,阿信建立了信心,也奠下日後行醫的基礎。

1926年,阿信終於如願以償在臺中開設「清信醫院」,或許是有感於自己出身困苦,一路上總有貴人相助,抱著回饋的心態,對窮人採取低廉收費的原則,不但赤貧產婦生產免費,還贈送嬰兒衣與煉乳。另一方面,鑒於當時舊式產婆的衛生觀念與接生技術落後,單靠她個人的力量又不夠,因此在1928年開辦「產婆講習所」,著手培養新式產婆。前後10年間,共培養約500名的素質優秀的學生,從這裡畢業的學生經常是產婆考試中的常勝軍,阿信也因此贏得「臺中之母」的美名。她為臺灣醫療事業做出的努力,甚至受到日本昭和天皇的肯定,御賜獎金。

1938年,受到日本侵華戰爭的影響,醫院經營不易,加上臺灣人害怕女兒習得醫療技術後被徵調到前線,使得產婆學校學生銳減,不得已只好歇業。阿信於是趁這個機會,前往美國哈佛等著名醫學院繼續研究。1941年,轉往加拿大聖文生醫院任職,後又在溫哥華唐人街醫院開業,因為敏感的日籍身分與華人同業競爭的厲害,因此受人誣告非法行醫,不向命運低頭的阿信連上七次法庭據理力爭,終究獲得清白。

1946年,阿信再度回到戰後的故鄉,想要貢獻一己之力,卻在目睹二二八悲劇後,1953年決定暫時到加拿大,最後在此度過餘生。直至1990年逝世前,這位「臺灣阿信」,到老仍不忘關懷孤苦無依的寡婦,1982年創立「至誠社會服務基金會」,將醫生痌瘝在抱的精神發揮盡致。

施叔青、蔡秀女編,《世紀女性‧臺灣第一》,臺北:麥田出版,1999年。
東方白,《浪淘沙》,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5年。
財團法人臺美文化交流基金會、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策劃,《島國顯影(一)》,臺北:創意力文化,1993年。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公視飛越2000系列‧世紀女性臺灣第一: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1899-1990)
民視大河連續劇──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