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生稱妻子為「輔娘」,意思是輔助的女人,就是幫助老公的妻子,由此稱謂可看出客家群族中女性身分地位的意涵。有人說「娶妻當娶客家女」,因為過去多數人認為客家女性刻苦耐勞,除了是理家高手外,還是能上山下海樣樣精通的女超人。而客語中,公婆對媳婦則有「薪臼」這樣的稱呼方式。
為何客家先生會稱妻子為「輔娘」呢?早年客家村的男性多半外出,求取功名,一去經年,只留下妻子在家看顧山林田地,操持家務;不只是在庄內,就連田野間風吹日曬的工作,女性都必須一肩挑起。所以,輔娘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生產力量,也是整個家庭的支柱。輔娘的稱呼,呈現的只是女性的輔助功能,在位階上是居於附屬地位。但這樣的描述可能與實際生活中獨當一面的女性有所出入,客語中的輔娘,「輔」在字義上不單只是輔助的意思,較具有權力意涵。輔娘為人妻多年後,媳婦熬成婆,成為「家娘」(客語的婆婆稱呼),則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與地位。如果沒有男性家長在世或在場時,家中的女性長者能主持家中的重要事務,如分家事宜。因此,客家女性不單只是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也可以說是掌握家庭重要發展的「掌舵者」。
而公婆稱媳婦為「薪臼」,則顯示客家族群中,女性從事生產勞動的工作,如同農具般的堅固實用。其中「薪」是燃燒的木材,「臼」是摏米用的器具,以此象徵女性工作的勞苦。
在現今社會中,客家女性在社會關係當然已大幅跳脫過去的語境。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透過這些稱呼,考察過去女性在族群中的身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