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想衣裳花想容:披在傳統漢人女性肩上的「雲肩」

附有劍帶的如意雲頭式雲肩

雲肩是一種披肩,通常以絲、棉等布料製作,由一片或數片的繡片縫合而成,繡片上佈滿各式的花紋圖案,緣邊以布條鑲緄或綴以絲繩彩穗。因繡片的形狀通常為如意雲頭式,故稱作「雲肩」。

漢族女性早在隋唐時代(581-907年)就使用雲肩。起初,只有舞妓會披用,五代以後,做成如意雲頭式且漸普及於民間。元代(1271-1368年),披雲肩有固定的形式與制度,且非女性專用。明清時期(1368-1911年),女性流行在穿結婚禮服時披上雲肩。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云:「雲肩,婦女蔽諸肩際以為飾者。……明則以為婦人禮服之飾,本朝漢族新婦婚時亦有之。」

早期臺灣富貴家庭的女性在著盛裝及結婚禮服時也流行在肩上披雲肩。其特色是刺繡精美細緻,領緣以圓形或橢圓形為主,後方的開口處以金屬釦或布釦釦起。其外型有如意雲頭式、蓮瓣、柳葉、鎖片、雙桃等形狀,也有多層堆疊而成的蓮花狀。其外圍有的會綴上珠玉、銀片、叮噹等墜飾。也有附上劍帶的。劍帶指劍型的帶子,通常兩條配成一副,劍尖形下端會縫綴上珠玉、鈴鐺、垂穗帶等,帶子上的刺繡紋飾以吉祥花卉、禽鳥圖案為主。劍帶的作用尚無定論。常見掛於床前兩側,具有防身驅邪之意;也有作為裙子、新娘禮服上的裝飾。據稱:不論閩、粵籍大都於結婚禮服上穿戴附劍帶的雲肩。

雲肩具有裝飾性,搭配服裝可增加變化與美感,同時也具有防止衣服領圍受到髮髻油汙沾染之實用功能。

高本莉,《臺灣早期服飾圖錄: 1860-1945》(臺北:南天書局,1995),頁198-201。
鄭惠美,〈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服飾文物賞析(5)—雲肩〉,《臺灣文獻》,別冊17(2006),頁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