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1958-)

1958年3月12日出生於高雄鳳山,籍貫山東臨朐的朱天心,自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三三集刊》,身任「三三書坊」的業務經理,曾兩度獲得聯合報小說獎、四度獲得中國時報文學獎。父親是作家朱西甯,母親是翻譯名家劉慕沙。姐姐則是著名女作家朱天文,丈夫為出版人唐諾。朱氏一家是臺灣頗富盛名的文學家族,朱天心在就讀北一女的時期,便顯露了她早慧的文學才華,以描述高中生活的散文《擊壤歌》一書,成為風靡臺灣各大校園的年輕作家。 

朱天心在《擊壤歌》之後,持續以大學生的生活、年輕女性的愛情為寫作題材,如小說《方舟上的日子》、《臺大學生關琳的日記》、散文集《昨日當我年輕時》等,但不如《擊壤歌》那樣受到注目。到了《臺大學生關琳的日記》之前、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獎的《未了》,以及之後的《我記得》、《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朱天心以眷村、黨外運動等涉及族群、國族、歷史記憶的主題作書寫,因而使其日漸脫離了校園作家的定位,成為臺灣當代最重要(女)作家之一。

黃錦樹認為,這說明了朱天心似乎已經成功地從女孩變成女性,凌厲老辣於成為一種姿態,據破壞性、顛覆力與殺傷力。到了《古都》、《漫遊者》以及散文集《獵人們》,王德威則表示《古都》延續前期,雖然仍企圖記錄或記憶歷史,卻更懷疑一切的努力,是否終將對退化為本能抽搐。但是,朱天心對於歷史記憶過快消失的焦慮,時常以嚴厲批判本土政權作為的方式,當成是一種參照與例證,是以楊翠認為朱天心的作品中,鮮明存在著我族/他族的族類分野,以及由此而來的認同焦慮與辯證。

不過,除了備受爭議的家國書寫之外,朱天心部分涉及到女性議題的作品,仍有著令人讚賞的表現,〈鶴妻〉描述一個丈夫在妻子過世後,藉由妻子留下來的物品,才發現自己一點不了解枕邊人的驚悚劇;〈袋鼠族物語〉則是爆破了家庭主婦看似平靜無奇的表面假象,坦露了袋鼠族被表象掩蓋的真實心境,〈春風蝴蝶之事〉在平凡的夫妻生活中,驚覺妻子過去曖昧的女性情誼。〈第凡內早餐〉描述一個女性上班族,掙脫加諸在她身上的資本主義與愛情法則。這些作品大都是在規範式的家庭倫理中製造內爆,使讀者驚覺女性主體所走過的斑斑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