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種能描述現象的符號,具有表達思想情感與人溝通的功能。現在大眾媒體統稱年輕女孩為「美眉」,透過美眉的稱呼,除了代表美麗與年輕的外貌之外,其實還具有性別與身分的認同。聯想到客家婦女,通常以「妹」字為姓名,而這是否也有類似的用法與用意?
歌手羅時豐膾炙人口的歌曲【細妹按靚】,可能讓部分聆聽的聽眾,以為「細妹」就等於客家婦女,其實在許多臺灣文學的客家小說中,女主角的姓名通常都以「○妹」作為命名,藉此凸顯客家女性獨特的命名。如鍾肇政的〈插天山之歌〉中的「奔妹」、李喬《寒夜三部曲》中的「燈妹」、鍾理和〈笠山農場)中的「平妹」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客家女性名字。
到底「妹」對於客家族群而言,是什麼意思?
「妹」,一部分具有兄妹、姊妹的意涵,如妹妹在客語中稱為「老妹」。另一部分指的是「女人」或「妻子」、「情人」,如在客家山歌中常出現「妹」的歌詞。而羅時豐的「細妹按靚」,是小姐你好漂亮的意思,其中的「細妹(仔)」指的是「小姐」,泛指女性的稱呼。
雖然客家的「妹」字命名,原本只是一種指稱,但其中卻蘊含著身分位階的差異。因為妹妹在家庭的排行中,雖然與兄弟姊妹同屬平輩,但依據出身排行,妹妹總是在姊姊、哥哥之下。再者,客家群族的性別關係中,呈現男強女弱的特性,因此孔武有力與高大身材的男性,是哥哥,溫柔婉約與嬌小身材的女性,是妹妹。這不一定意謂著能力高低的分別,但卻呈現著身分位階上下與期望角色的塑造。
雖然姓名只是個人的稱呼,或許稱呼也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但客家女性「妹」字的命名習慣,卻反映著文化、群族對性別的既定印象與期待,提醒我們必須對每個用詞的性別意涵,加以反省。
現在,客家女性以「妹」字命名的習慣,已不再盛行,且以「妹」字命名也不等於她就是客家人,擁有原住民血統的知名歌手張惠妹,名字中有個「妹」字,她就不是客家人。現今,臺灣的女性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姓名,且可以自由地更改。如此一來,可減低語言的制約,打破一般人對性別的看法與想像。藉由有意識地使用語言,可以減輕社會對男尊女卑及多元性別的歧視,讓這個社會更加豐富與美好。
張典婉,《臺灣客家女性》,臺北:玉山社,2004年。
曾彩金總編纂,《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屏東: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2001年。
凃月華編撰,《客家小小筆記書──女人篇》,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