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的女頭目

在漢人的父系社會裡,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世界。

成長於日治時代的女頭目,從小在頭目母親的教導下耳濡目染,能獨當一面處理部落事務。她一生總共「娶」過四任丈夫,除了母語排灣話,以及被迫學習的日語,天賦異稟的女頭目還會說流利的客家話、閩南話、北京話。這些語言都是跟她歷任丈夫學到的,也就是說四個族群的臺灣男性,都曾經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只不過,與女頭目的相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拿著菜刀追殺老公的戲碼,也就經常上演。每一次離婚,女頭目的財產就少一些,因為她堅持要對離婚的老公負起「贍養」責任,毫不意外地,每個孩子都歸她扶養。

令人折服的,還有她對政治的敏感度,親歷政權轉換,她斷言過「日本人會徹底改變部落的命運」,也一語道破國民政府盡力扶植排灣族政治領袖的背後,其實別有用心。這可不是隨便唬弄的故事,而是原住民女作家阿(女烏)家鄉,屏東排灣族部落裡,一位末代女頭目的真實故事。

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女頭目,是臺東達仁鄉土坂村的包春琴(Tauan),由於她的頭目祖父分別與三個部落通婚,因此她於1944年,順理成章繼承為「頭目中的頭目」。特別的是,這位女頭目不但處理部落公事,還幫忙接生孩子,在日治時代,她可是部落裡唯一的助產士,多了這層關係,部落裡的族人沒有一個對她不尊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她還擔任過鄉民代表,為民喉舌。

在排灣族的社會裡,家長、財產繼承制度是以長子、長女為首要人選,因此出現長女繼承家戶長、成為部落女頭目的情況,並不稀奇。當我們在尋找臺灣第一位女立委、女市長,甚至是女性領袖時,原住民的女頭目,無疑給了我們一個「政治示範」。

利格拉樂阿‧阿(女烏),《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臺中:晨星出版社,1996年。
張嘉驊,〈排灣族的女大頭目──包春琴〉,收入林滿秋等著《臺灣心女人》(臺北:遠流出版,2000年),頁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