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女頭目─包春琴(1921-2001)

十四歲,對許多人來說還是作夢的年紀,但是十四歲大的包春琴,早已扛起部落大事,成為排灣族頭目。她不僅是原住民中少數的女頭目,還是排灣族裡「頭目中的頭目」。

包春琴,排灣族名字Tauan,1921年出生於日本時代的吐哇巴樂(Tuabale)社,即今臺東縣達仁鄉土坂村。十四歲時繼位為巴佳力努克(Patjalinuk)家頭目,掌管大谷、土樓、土坂三方的排灣族部落。

除了是排灣族裡的大頭目、助產士,包春琴還擔任過第二屆達仁鄉鄉民代表(1948-1950),是達仁鄉第一位女民意代表。但是,包春琴的光榮事績不僅如此,至今最為人樂道的,還是她對保存排灣族文化、傳統舞蹈的卓著貢獻。

當其它排灣族部落一一放棄自己文化的時候,土坂村卻在包春琴的堅持下,保有完整的排灣族頭目、巫師等制度與祭儀。特別在保存排灣族特有的傳統祭典「五年祭」上,包春琴投注了比任何人更多的心力。6歲開始學習排灣族傳統舞蹈的她,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學習完所有排灣族傳統祭儀的舞蹈。也由於包春琴的努力,土坂部落直到今日仍是唯一完整保存「五年祭」活動的排灣族部落。

身為排灣族首屈一指的傳統舞蹈師傅, 1986年包春琴獲頒教育部第一屆「薪傳獎」可謂實至名歸。

張嘉驊,〈排灣族的女大頭目──包春琴〉,收入林滿秋等著《臺灣心女人》(臺北:遠流出版,2000年),頁1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