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戲劇導師─李曼瑰(1907-1975)

她投身於一個戲劇藝術沒落的時代,她所面臨的戲劇王國正寫到邦無道的一頁, 在明知隻臂難以獨挽狂瀾的情況下,她仍把自己作悲劇式的孤注一擲的奉獻。 【張曉風,〈一個愚不可及的角色──李曼瑰教授〉】

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彷彿戲劇與人類社會的關係親如手足,須臾不可分離。但誰又知曉,為了使戲劇藝術在臺灣生根、發展、茁壯,曾有人痴狂忘我地傾注一生的精神與年華歲月,投身劇本和舞臺的方寸之間,至死方休。

李曼瑰,一位身材嬌小、恬靜溫婉的女性,卻是戲劇界人士眼中撐持天地的樑木,人稱「曼老」。1907年生於廣東臺山,本名滿桂。秉持深厚的國學造詣與對戲劇的熱愛,於就讀燕京大學國文系期間即嘗試撰寫劇本,1933年起赴美深造,致力於創作一途,1936年曼瑰以劇本《大觀園》及四篇學術論文贏得霍柏伍德戲劇、文學理論兩項首獎,成就驚人,「中國莎士比亞」的美譽就此不脛而走。

1940年載譽歸國的李曼瑰投身杏壇,並應國民黨之邀而擔任起「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組長。深黯東西方社會差異的她,對於中國婦女受到社會與家庭雙方面的壓迫,自有一番體悟,因此在從事婦運工作時,乃極力倡導女權。三年之間,她一連創作五部以現代女性為主題的劇本,一方面證明女性能力不容小覷,一方面則著重在以戲劇內容改變社會對女性的觀點。

政治與專業均表現亮麗的李曼瑰,迅速獲得各界肯定。1948年當選第一屆立法委員,總在最關鍵的時刻為文藝發聲;專業方面,除繼續從事劇本創作和戲劇教育的工作外,另擔任中華文藝獎話劇稿件的審查,為全臺的劇本水平把關。然而即使如此,緊握筆桿的手,仍無法改變劇團生態每況愈下的現實窘境。1960年自歐美考察歸國的李曼瑰,眼見臺灣無一現代化劇院、劇團專業精神淪喪,缺乏觀眾支持的劇壇生命已漸入膏肓,於是決定登高一呼,挽救瀕臨存亡之秋的戲劇藝術。

往後十餘年間,李曼瑰竭力倡導劇院的設立,並運用其在教育、政治和文藝界中的影響力,成立「中國戲劇藝術中心」,推展小劇場運動、兒童劇運、大專青年劇運、宗教劇運和華僑劇運等多項戲劇運動。沒有鑼鼓震天的宣傳,「曼老」堅持用認真的態度、專業的水平挽回社會對戲劇的熱愛,而她果真辦到了。

劇場運動引發的社會風潮,在1980年代以後的劇壇開花結果;臺灣第一座世界級水準的現代化劇院──國家戲劇院也終在1987年落成,可惜曼老竟不復得見。1975年,當李曼瑰畢生的絕響之作《瑤池仙夢》在無盡的掌聲中落幕,積勞成疾的她也就此隕落。

人生如戲,李曼瑰的人生,劇終而人未散。她被尊稱為「中國戲劇導師」,紀念她的貢獻,以及執著。至今,屬於她的掌聲仍在持續。

李皇良,〈李曼瑰和臺灣戲劇發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李皇良,《李曼瑰》,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3年。
李曼瑰,《李曼瑰劇存》,臺北:正中書局,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