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等待的人那未來。 心內真可疑,想抹出彼個人。啊~怨嘆月瞑。」 這首月夜愁,1933年由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發行,鄧雨賢譜曲和周添旺譜詞。但你知道,這首歌的首位演唱者是誰?她就是臺灣的女高音──林氏好(戰後改名「林是好」)。
林氏好出生於臺南,畢業於臺南女子公學校,接受教員養成訓練之後,進入臺南第二幼稚園擔任保母(教員)。1923年,經由學校的同事介紹,與當時活躍的臺灣社會運動家盧丙丁結婚。但由於社會運動受到殖民政府的關注,盧丙丁參與的臺灣民眾黨被迫解散,他也隨之被捕入獄,在1932年後音訊中斷。
身為社會運動的另一半,自夫婿盧丙丁遭捕失蹤之後,學校以不善教職之因退聘。遭到不公待遇的林氏好,並未因此氣餒,反倒開始參與婦女運動,如臺南女青年會、組織芸香吟社等。1931年,在《新民報》舉辦模擬臺灣州、市議員選舉,她當選為臺南市議員,可說是當時社會上極為活躍的女性。
這位活躍的女性,最熟人知的是她的音樂表現。雖不是音樂科班出身,卻有一副好歌喉。1932年,以「紅鶯之鳴」走紅,成為當時古倫美亞的專屬歌手。1932到1937年間,是她歌唱的顛峰時期,不僅灌錄流行歌曲唱片,也經常在電臺演唱,並到各地巡迴表演。從演唱的曲目來看,林氏好不像一般的流行歌手,除了演唱民謠外,也演唱世界名曲,是一位演唱藝術歌曲的女高音;從演唱的語言來看,包括臺語、日語和英文。因為動人的藝術才華,再加上灌製唱片的緣故,在臺灣和日本兩地都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在歌唱事業如日中天時,為了精益求精,1935年隻身前往日本拜關屋敏子為師,是當時最耀眼的女演唱者。
戰爭期間,林氏好決定攜家帶眷至日本短暫居住。為了負擔著全家人的開支,利用其一己之長,積極的投入當地的音樂活動。自己除了不斷精進歌唱技巧外,更培養孩子與媳婦的藝術才華。所以,林氏好一家人,可說是當時的音樂家族。戰後回到臺灣,由於對臺灣土地及人民的感情,曾多次舉辦勞軍活動,參加賑災活動,以歌聲和舞舞蹈藝術表演,安撫臺灣人民的心靈。
林氏好後來逐漸退居幕後工作,從事「南星歌舞團」的籌備以及推廣教學活動,先後於泰北高中,擔任音樂老師。至1991年,病逝於臺北的馬偕醫院。雖然林氏好的音樂生活已經劃下休止符,但她的歌聲和那膾炙人口的歌曲,卻將永遠在人們的生活中不斷迴旋繚繞。
張慧文,〈日本時代女高音林氏好的音樂生活研究(1932-1937)〉,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吳玲宜,《臺灣前輩音樂家群相》,臺北:大呂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