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守到開放的國中性教育課程

何謂正確的性知識?

2006年3月28日,各大新聞媒體,都大肆報導立委抨擊教育部長杜正勝,允許發行國中性教育手冊:《青春達人─國中生性教育學生自學手冊》。立委認為這本手冊內容,對性的描述過於露骨,用語流於粗鄙,出現火辣檳榔西施、RU486墮胎藥、AV女優等字眼,容易使人想入非非,有引誘學生嘗試性行為的嫌疑。儘管立委反對,但也有同學實話實說,「雖然內容是非常的低俗,但是就是很符合我們國中生的思想」。

相對於四、五、六年級(泛指民國40至69年間生出者)的民眾,回想當年接受性教育方式,簡直是天壤之別。不少人還記得,國中的健康教育老師,只要教到14、15章,不是直接跳過,請同學回家自行閱讀,要不就是照本宣科唸過一遍。老師不多說,學生更不敢多問,頂多瞭解「牽手不會生小孩」、「男女一起游泳不會受精」這類以訛傳訛的笑話。性究竟是怎麼回事,唸完後還是一頭霧水,空有死板的性知識,卻無正確的性觀念。

早在1950年代,國民義務教育尚未實施前,課本上已有性教育知識,列入「生理衛生科」;1968年後的九年國教,將「生理衛生科」改稱為「健康教育」,延續之前對性器官的構造、月經、懷孕等生理知識的教導。1983年開始有彩色版的醫學生理圖片出現,不過這時候的性教育重視「性生理知識」,特別強調性的「生殖功能」,而缺乏性別意識,帶有根深蒂固的刻板性別觀念;1997年,在婦運人士的督促下,教育部著手推動兩性平等教育。性教育開始加入了「性/別平等教育」的元素;2000年在九年一貫教育的實施後,教科書對性知識的建構逐漸走向更開放的尺度。

然而現在的學生膽子大了,尤其是男學生,喜歡詢問令人臉紅心跳的問題,沒有三兩三的老師還真是難以招架。對老師來說,如何對處於青春狂飆時期的國中生,施以適當的性教育,教導學生尊重異性或其他性向的人,可謂一大挑戰。 課堂上提到兩性器官時,男生通常會開始喧嘩鼓譟,女生多是保持沈默,教到乳房構造與保健的部分,有些調皮的男學生,甚至大言不慚地開起女生玩笑:「某某某,你沒有乳房,不用保健啦!」其實,這就是性騷擾。而男性們私底下喜歡在一個女人不對勁時,說她月經來了,也是一種性別歧視現象。即使性教育從保守變為開放,對於教導男性應當尊重女性方面,仍然存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余曉嵐,〈現代「性」的追求:臺灣性教育論述的歷史考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呂芝華,〈國民中小學性教育課程發展之研究──民國61-94年教科書內容分析〉,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杏陵醫學基金會
青春的性別快報
臺灣性別人權協會──新聞:〈中學生似懂非懂
臺灣性教育協會臺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性別新聞室:〈禁忌14、15章 健康教育變多元〉,原自《民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