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繡出女人的世界─刺繡

繡荷包

你知道日治初期「新娘必修手藝」是什麼嗎?答案是:刺繡。

刺繡是傳統的民間手工藝,這項技藝也是女孩必學的手藝之一。打從小姑娘時,就得動手揣摩學習,「女紅」不僅是女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為女性端莊形象的審核標準之一。因此手藝的靈巧與否,自然也成為評量女性品德的標準。所以未婚的女子多半勤於刺繡,希望能為自己博得好名聲,找到好親家。由於女紅對於女性來說十分重要,遂衍生出許多有趣的習俗,例如「乞巧」便是一例,女孩們在七夕時對著月光穿針引線,祈求織女賜予一雙巧手,讓她們成為賢慧的主婦。

刺繡不僅是一項表現能力的技藝,也是一種養家餬口的方式。因為臺灣婦女盛行刺繡,所以婦女多以此為業,賺取家用。日本時代更施行織繡技藝教育,使婦女能擁有一技之長。簡單說,刺繡是以繡線在紡織物上繡出花紋,進而運用各種色線在紡織品上,按預先設計繡成的花紋,一針一縷繡出飛揚雅緻的氣勢與渾然天成的神韻。刺繡的種類很多,因各地特色不一,形成蘇繡、湘繡、閩繡、粵繡等。臺灣地區主要傳承自湘繡、閩繡、粵繡,稍微改良後,風行一時。在《臺灣省通志》上,記載著「本省之刺繡工藝,傳自大陸。清代以前,婦女惟事針黹,不出戶庭,刺繡之工,匹於蘇廣」。

這些巧手慧心製成的刺繡,除了深具觀賞、實用的價值外,更有極高的藝術性。刺繡的草稿,需將繪畫、書法等藝術融入刺繡內,發展成為極具美感的手藝。技藝高超的繡工巧女,其手中的針線,宛如畫家的筆墨丹青,構圖、繪稿、色彩調配全在一針之間。除此之外,繡工也非常講究,除了璀璨精美的花飾,綺麗的詩文外,各種奇花異獸的形狀與姿態,也變化無窮,各具特色。女性高度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在此表露無遺。從繡工當中,不但可以瞭解女性的針黹技巧,更可以在刺繡的創作上,看見女性內心的渴望與追求,暗藏在一針一線的交叉糾纏中。

隨著時代變遷,各行各業也歷經興衰起伏,刺繡也不例外。目前刺繡已逐漸走上機械化生產,新式縫紉機及電動繡花機陸續引進,手工刺繡逐漸式微。現今,刺繡僅限於宗教範圍內,手工刺繡業早已蕭條多時。相關的縫紉技巧,在學校教育的家政課中,僅能學到一些皮毛。

刺繡,反映著傳統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因此女性必須祭拜織女娘娘,以祈求御賜巧手一雙,得以善女紅,達到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標準。現今追求兩性教育,家政和手工技巧不再是女學生的專利,男學生也可藉此學習縫紉技巧。幾千年來,那些精緻、別具匠心、莊重優雅的繡品,代表著女性溫雅的性情,其靈犀細膩的巧思,不但賦予繡品五彩生命,也為自我纖巧溫柔的靈心和慧性,更添繽紛色彩。

黃金財,《臺灣懷舊之旅──古早臺灣人的生活紀實》,臺北:時報文化,1998年。
王瀞苡,《神靈活現:驚豔八仙彩》,臺北:博揚文化,2000年。
王瀞苡,《女紅:臺灣民間刺繡》,臺北:商周出版社,2000年。
粘碧華,《清代臺灣民間刺繡》,臺北:漢藝色研出版,1989年。
臺灣省文獻委會編纂,《臺灣省通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

民俗思想起網站──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民俗工藝‧民俗工藝─裝飾:刺繡
粘刺繡博物館